康尔讲堂(585)脑溢血和脑梗塞
讲解/康尔
西医所称脑溢血和脑梗塞,就是中医的“中风”等病症。中医治中风有独特优势。
辨证论治
中经络
风痰入络证:治以祛风化痰通络,方用真方白丸子加减。
风阳上扰证:治以平肝潜阳,活血通络,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。
阴虚风动证:治以滋阴潜阳,熄风通络,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。
中脏腑
闭证:
痰热腑实证:治以通腑泄热,熄风化痰,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减。
痰火瘀闭证:治以熄风清火,豁痰开窍,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,另服安宫牛黄丸。
痰浊瘀闭证:治以化痰熄风,宣郁开窍,方用涤痰汤加减,可加服苏合香丸。
脱证:治以回阳救阴,益气固脱,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。
中医治疗优势
整体调理:从整体出发,调整人体阴阳、气血、脏腑功能的平衡,提高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。
个体化治疗: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体征、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副作用较小: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方法一般副作用相对较少,对肝肾功能等影响较小。
综合治疗手段:除药物治疗外,还可配合针灸、推拿、康复训练等,促进肢体功能、语言功能等的恢复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特别指出:
中医所讲的“痰”与西医解剖学中的“痰”概念不同。中医的“痰”是一种病理产物,除了指咳嗽咯出的有形之痰,更多是指在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时,津液代谢障碍形成的无形之痰,可阻滞气血运行,引发多种病症。而西医解剖学中能找到的痰,是呼吸道分泌的黏液,主要由气道黏膜的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分泌,在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会增多,可通过咳嗽排出体外。所以西医解剖找不到中医所指的无形之“痰”。
“怪病常因痰作祟”是中医的一种理论观点,其原因如下:
痰的形成及特性:痰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,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。它具有黏滞、重浊、趋下等特性,且致病广泛,变化多端。
阻滞经络气血:痰邪易阻滞经络,使气血运行不畅,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各种症状,如肢体麻木、疼痛、肿块等,这些症状可能表现怪异且难以用常规病因解释。
影响脏腑功能:痰邪可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,内至脏腑,外达筋骨皮肉。如痰迷心窍可致神昏、癫狂、痴呆等精神神志异常;痰停于肺可致咳嗽、哮喘等,停于胃可致恶心、呕吐等,不同部位的痰邪可引发多种看似奇怪的病症。
病程缠绵:痰邪致病往往病程较长,病情容易反复,这也使得一些疾病表现复杂,难以治愈,呈现出“怪病”的特点。
高水平中医,遇疑难疾病,病因不易查明时,往往从痰论治入手,大多切中病机,迎刃而解,效如桴鼓。
一个高水平中医,不应该是让诊治感冒这些轻小疾病消耗太多精力和时间,而应腾出时间研治像中风、癌症等大病恶疾。
以下是对该观点的论证支持:
从疾病特点看
感冒等疾病:多为外感邪气所致,病情相对单纯,症状较为典型,如发热、咳嗽、流涕等。治疗方法也较为成熟,有明确的辨证论治体系,一般中医师经过系统学习和一定临床实践后,都能较为熟练地进行诊治,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,不会耗费过多精力。
中风、癌症等大病恶疾:病因复杂,涉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,且病情往往危急、严重,变化多端。如中风常伴有半身不遂、言语不利等严重后遗症,癌症更是关乎患者生死,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,如患者的整体体质、病情分期、并发症等,需要深入研究和精心辨证论治,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。
从中医优势看
感冒等疾病:西医在治疗感冒方面有便捷的对症治疗药物,如退烧药、止咳药等。虽然中医治疗感冒更有疗效,但并非不可替代。
中风、癌症等大病恶疾:中医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。对于中风,中医可通过针灸、中药等综合疗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,减少后遗症;对于癌症,中医可在减轻放化疗副作用、提高患者免疫力、改善生活质量、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但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,需要高水平中医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进行研究和实践。
从社会价值看
感冒等疾病:对个体健康影响相对较小,即便治疗稍有延迟,一般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。且其发病率虽高,但多数可自愈或通过简单治疗治愈,对社会整体健康负担的影响相对有限。
中风、癌症等大病恶疾: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,也是社会医疗资源的主要消耗者。高水平中医致力于这些大病恶疾的研究治疗,若能取得一定突破,将极大地减轻社会负担,拯救更多生命,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。
康尔一直把感冒排在主攻范围之外,虽然开一两付中药就可以把感冒发热治好。像上周,一个幼儿持续高烧40度,大医院没什么办法,退不了,我开一付中药仅仅服一次就搞定。但我没有成就感。中医治感冒、发热,好比是原子弹打蚂蚁。